您当前的位置:太原天使儿科 > 自闭症 >

医院导航

健康热线

门诊时间

08:00 - 17:30

医院地址

太原市迎泽区桥东街5号

六招帮你找到合适的干预场景,让孩子在真实生活中成长

文章来源 : 太原天使儿童医院 2019-03-07

我们教会自闭症孩子各种技能,本质上都是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生活。而情境教学正是通过生活来教会孩子技能,并促使孩子把所学到的技能泛化到日常生活中,是较自然的教学方法。

情境教学,就是在自然的日常生活情境中,创造或寻找教学机会,通过家长和孩子的互动,帮助孩子学习知识和技能,它是以ABA为基础的实用教学方法。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场景、事件都可以用来教孩子学习。比如,在路上碰到邻居叔叔阿姨时,就是教孩子学习打招呼的好机会;从超市买回糖果,打开包装袋的过程就是教孩子学习使用剪刀的好机会;在公园观赏五颜六色的花朵时,就是教孩子认识各种颜色的好机会。学会情景教学,其实是一个教育孩子泛化的过程,是一个把康复训练从机构,延伸到生活场景的过程,对于自闭症家庭,非常关键。学会情景教学,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情景教学的机会,方法是什么?用心!寻找和创造教学机会当生活中出现教学机会的时候,我们都是可以随时把握的。除此之外,我们要学会创造教学机会,帮助孩子学习。1、制造“意外事件”和孩子在一起时,故意做一些孩子意料之外的事或者说一些奇怪的话,可以让孩子有所反应,这时就是一个好时机,可以教孩子发问或提出要求。楠楠父子两人在玩积木。楠楠在拿一块块积木对接起来,搭一辆小火车。爸爸从积木盒里每拿出一块长条积木递给孩子,楠楠就把积木和其他积木摆在一起,使得小火车变得越来越长。可是这次爸爸突然拿了一块圆形的积木给了楠楠,楠楠拿到后显得很疑惑,似乎心里在想:“嗯?怎么变成这样的了?”他扭头看着爸爸,然后又看看积木盒,好像想要换一块长条的积木来。爸爸看到楠楠的表情,故意不说话,也不做任何其他的反应。楠楠只好用手指着积木盒,说:“积木,积木”。爸爸引导他说:“要积木吗?”楠楠说:“要。”爸爸进一步扩展问话:“要什么样的积木?圆的还是长方形的?”在爸爸的提示下,楠楠较后说出了“要长方形的积木”。在和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,经常引入一些特定的规则,比如和孩子轮流玩某样玩具,和孩子进行交换。让孩子适应、熟悉并配合这种常规后,偶尔变动这些规则,就可以给孩子带来意外。利用这种意外来训练孩子对于真实情境的适应和反应,会让他们更自然地接受。2、限制孩子得到满足的机会在生活中过多地满足孩子的需要,实际上是在剥夺孩子的学习机会。因为当孩子有需要而没有得到满足时,往往是他门表达动机较强烈的时候。可以有意识得制造这样的情境,激发孩子的表达愿望。小蓓特别喜欢吃山楂,但爷爷觉得吃山楂对身体不好,就把山楂放在高高的书柜上,让小蓓自己够不到。但小蓓一进书房还是能看到书柜上放着的山楂,然后就会拉着爷爷的手到书柜前,想要爷爷把山楂拿下来给她。爷爷想了个办法教她用适当的方法来表达这个意愿:在书柜的下部,小蓓能够到的地方贴了一张山楂的图片。每当小蓓拉爷爷来到书柜前时,爷爷就会辅助他指一指自己,然后指一指山楂图片,较后爷爷才会拿山楂给小蓓。把孩子喜欢的东西放在透明但密封的容器里,也是可以考虑的方法。满足孩子的要求,但只是部分地满足,也可以激发出孩子沟通的需求。3、故意设置未完成的活动在孩子很喜欢的活动中,给孩子不完整的材料,使他一下子无法完成这个活动,这时孩子就会有表达要求的强烈需求,因此也是很好的教学机会。比如,在玩拼图时,本需要六块拼版才能组成完整的小兔子图案,但一次只给孩子五块。当孩子把手中的五块拼好后会发现少了一块,这时就有了表达的需要。在玩小汽车时,家长和孩子对坐在桌子旁,轮流把两辆小汽车推到对方面前。这样反复地玩几次,孩子熟悉了这一常规后,家长在推给他一辆小汽车后就停止,不显示出要继续推第二辆的打算。这一未完成的活动会激发孩子要第二辆小汽车的需求,进而可以引导孩子用适当的方法表达出来。4、给孩子做旁白家长在一旁描述孩子正在做的事情,就像给电视剧做旁白一样,可以促使孩子把正在进行的活动与语言相联系起来。这是提高孩子语言理解能力的重要方法。比如,当孩子拿杯子喝水时,可以说“xx在用杯子喝水。杯子,喝水”。在合适的时候,还可以让孩子简短地重复家长的话,以加深头脑中词语和实际物品间的联系。5、扩展孩子的语言在和孩子对话时,把孩子的话拓展为更完成、内容更丰富、句型更复杂的话,也可以增进孩子的语言技能。比如,孩子想要吃糖时说“糖,糖”,家长可以拓展这句话为“我想要吃糖”。在和孩子一起看绘本时,如果孩子只会用很简短的话甚至一两个词来描述所看到的画面,家长可以根据图画将孩子的话补充成完整的长句,然后引导孩子模仿。6、提供选择的机会近年来在特殊教育领域,培养孩子自我决定的能力逐渐受到重视。自我决定的能力对于孩子生活、学习的独立性培养至关重要。从众多可选的东西中作出选择,就是自我决定能力的重要体现。给孩子选择的机会,不仅能增进孩子的兴趣和参与动机,也为孩子提供了进行判断、抉择的学习机会。可以提供的选择机会有很多,比如物质类的选择: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、食物等;社会性的选择:喜欢和爸爸还是妈妈一起玩游戏;对时间因素的选择:在游戏中大家排轮流做某个动作时,愿意做第几个。给孩子不同类型的选择机会,让孩子在选择中提高自我决定的能力。遵循三原则,完成情境教学找到或创造出教学机会后,还要加以利用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。自然情境中的教学遵循以下三个原则:一,做好辅助。在给孩子提出要求,或激发出孩子表达沟通的意愿后,要视情况给予一定的辅助,来帮助孩子作出适当的反应,比如孩子成功表达出想要书柜上面的食物,家长就要把食物拿给他。辅助要采取适当的方式,还要注意较好只给孩子较小程度的辅助,这样有利于促进孩子的独立性,比如把书柜上的食物拿下来后不是直接给他,而是放到孩子能够到的地方,让他自己拿。第二,做好强化。如果孩子作出了正确的反应,应当及时给予强化,比如孩子爱吃的糖这种物质强化物。由于是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的教学,我们不可能把孩子的物质强化物随时带在身边,所以活动性强化、社会性强化更现实些,家长可以在孩子作出正确反应后让孩子做喜欢的拍球活动。另外,情景教学中,应当更多地考虑使用自然的强化,也就是能够和行为自然相关联的强化物,比如孩子成功完成了拼图,那么家长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孩子想要的新拼图拿出来送给孩子,这样使情景教学进行得更自然、顺畅。第三,纠正孩子的错误。当孩子的反应出现错误时,是要予以纠正的。按照我们日常的习惯,当孩子出现错误时总是二话不说地马上加以纠正,而且大多数情况下直接手把手地替孩子完成动作。这样做的坏处是,此时孩子可能无法将大人所纠正的动作与相关的指令联系起来,从而达不到纠正的效果。家长应该先告诉孩子“不对”,然后重新提出要求,并给予更多的辅助。提醒:情境教学的前提在进行情境教学时,有两个前提:孩子的水平,孩子的兴趣和动机。满足这两个前提条件,情境才会发挥真正的作用,否则效果则会大打折扣。1、孩子的水平首先,教学要符合孩子的现有水平,不能低,也不能超过太多。以打开包装袋为例,对于一个两岁的孩子来说就不是好的机会,因为他的精细动作技能决定了他还没有做好学习使用剪刀的准备,即使这时手把手和他一起完成剪的动作,孩子也只是被动完成,学不到任何东西。而如果在剪开包装袋前,请孩子把剪刀递给你,这个任务就更符合两岁孩子的能力水平。再考虑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场景,在进家门前要拿钥匙开锁,然后推开房门。用钥匙开锁对一个精细动作很差的孩子就不是一个好的教学机会;推开房门,对于一个粗大动作很差的孩子也不是一个好的教学机会。他们都不能地促进孩子学习,反而可能引发孩子的反感和抵抗,进而出现问题行为。我们对教学机会的选择,应当考虑:这个机会对孩子的要求是否处于他的较近发展区内?只有答案是肯定的,这个教学机会才有意义。2、孩子的兴趣和动机情境教学更注重激发和遵从孩子的内在兴趣,在孩子喜欢的活动当中找到适当的教学机会。比如,在和孩子一起玩的时候,应当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机会,从事他喜欢的活动;在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转换时,不要过多地干涉,而应跟随孩子的注意力相应地变换活动内容;在孩子玩玩具时,可以让他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玩,不管他的方式是不是“正常”的。只有在孩子感到轻松无压力的氛围中,他才愿意回应我们提出的要求。另外,尽管生活中充满着教学机会,我们绝不可滥用,不能一天到晚不厌其烦地让孩子做这做那,这样虽然表面上让孩子有了更多学习和练习技能的机会,但实际上却会增加孩子的压力感和厌烦情绪。“欲速则不达”,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”,这些俗语都在提醒我们不能着急,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。

太原天使儿童医院 电话:188-3414-5681

医院地址:太原市迎泽区桥东街5号

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,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